近年來,受全球經濟增速減緩、生產成本上升及虛擬經濟泡沫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我國實體經濟經營環境趨緊、下行壓力加大,導致增長速度明顯放緩,低端過剩、高端不足的結構性矛盾突出,特別是效益嚴重下滑,出現了“辦廠不如買房,投資不如投機”的現象。在企業普遍微利或面臨虧損的窘境中,實體企業的發展可謂舉步維艱。
為此,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傅軍在2017年提交全國兩會的提案聚焦實體經濟加速“空心化”、社會資本紛紛“脫實向虛”的問題,建議國家通過降低實體企業負擔、特別是降低企業稅負和解決實體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等手段更多地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以下是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傅軍提案全文:
近年來,受全球經濟增速減緩、生產成本上升及虛擬經濟泡沫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我國實體經濟經營環境趨緊、下行壓力加大,導致增長速度明顯放緩,低端過剩、高端不足的結構性矛盾突出,特別是效益嚴重下滑,出現了“辦廠不如買房,投資不如投機”的現象。
在普遍微利或面臨虧損的窘境中,實體企業的發展可謂舉步維艱。以新華聯集團為例,我們在26年的創業發展中一直堅守著“厚植實業、報效國家”的發展宗旨。由于有色金屬市場持續低迷,我們投資的礦產開采與冶煉業始終在虧損的泥潭徘徊。在“為老百姓建造買得起的好房子”的開發理念驅動下,我們開發的樓盤盡管性價比比較高,但房地產嚴控政策的持續出臺,使得房地產市場趨冷,銷售利潤微薄。即使是位居行業龍頭的化工制造企業,近年來經濟效益也是大幅下降,利潤率也只有百分之幾。
在實體經濟加速“空心化”的同時,虛擬經濟卻是在插翅騰飛。由于投資時限短、回報率高,社會資本紛紛“脫實向虛”,眾多企業不惜“棄實投虛”,讓實體經濟嚴重“失血”。
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直接創造物質財富,是國民經濟的基石,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近年來,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也一直是中央的政策。為了提振實體經濟,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著力糾正“重虛輕實”“脫實向虛”的傾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實體經濟發展的困局。為此,國家應樹立“實業立國”的戰略思維,再下更大決心、再出更多硬招,更多地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一、進一步降低實體企業的負擔,特別是要降低稅負。目前,由于能源、原材料、運費、人力等價格不斷上漲,實體企業的成本仍然高居不下。同時,現實中名目較多的收費和亂收費現象依然突出,不僅成為企業躲不開、繞不過的沉重負擔,還給振興實體經濟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造成種種羈絆。為此,建議國家在“六降一提一鼓勵”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全力打好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人工、稅負、社會保險、財務、生產要素、物流等成本“組合拳”,全面減輕企業負擔,并加快構建扶持民間投資的財稅支持體系,通過財政補貼、稅收抵扣、貸款貼息、加速折舊等多種支持方式,提高實體經濟投資回報。
二、切實解決實體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實體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資金主要來源于銀行,但由于銀行“嫌貧愛富”,70%的資金貸給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中小企業從正規渠道獲得貸款難度大,只好依靠民間借貸或者應急式短期貸款,進而背負高額融資成本,生存空間狹窄。為此,建議國家銀監會盡快建立統籌兼顧銀行服務質量、經營效益和支持實體經濟效果的監管與考核體系,繼續鼓勵銀行關注中小企業的發展,并且持續讓利,促進銀行真正以有效服務實體經濟作為自己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保持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平衡發展。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高級發展階段,本應是實體經濟有效的助力,但脫離了實體經濟的虛擬經濟帶來的只能是泡沫而不是繁榮。為此,建議國家加強制度建設與監管,促進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堅持對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一視同仁、統籌規劃,既要充分發揮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提升作用,完善虛擬經濟市場監管體系和制度建設,有序推進虛擬經濟各層次的發展,又要堅決抑制虛擬經濟盲目發展,防止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過度膨脹,尤其要防止資本過度流向虛擬經濟,造成實體經濟“空心化”。同時,要強化制度約束與規范,堅決防止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擠壓。
四、引導和推動實體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中國的絕大多數制造行業長期處于國際產業鏈的低端,一些企業實際上只是國外企業的生產車間,被發達國家所綁定或者控制,盈利水平和能力受到嚴重擠壓,部分產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碎片化”,失去了核心競爭力。因此,振興實體經濟主戰場在制造業,關鍵在存量,核心是創新。除了加快發展新興產業,還要依托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為此,建議國家以實施“中國制造2025”為抓手,著力引導和推動實體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同時借助“工匠精神”創建一批被國內外市場接受與認同的知名品牌,真正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偉大轉變。
五、加強實體經濟發展組織保障。為更好地推動和振興實體經濟發展,各級政府要明確責任分工,加強督促檢查,制定考核辦法,推動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還要抓好財政資金使用管理,嚴格專項資金審計監督和績效評價,確保合理高效使用,并開展多種形式的政策宣傳,讓廣大企業了解政策、善用政策,著力優化實體經濟存量,做大實體經濟增量,提升實體經濟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