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人口自身發展能力較弱、自我‘造血’功能差,是導致貧困的主要原因。”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傅軍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說。
今年兩會,傅軍提交了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大教育扶貧力度的提案。“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扶智’和‘治愚’,其根本就是要大力發展教育,實施教育扶貧。”傅軍指出,“教育扶貧”能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掌握知識、改變命運、造福家庭。相對于經濟扶貧、政策扶貧、項目扶貧等,“教育扶貧”直指導致貧窮落后的根源,牽住了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牛鼻子”。
然而,由“輸血”到“造血”的轉換,還有很多困難和障礙需要克服,在基礎教育投入、基本辦學條件改善、師資力量配備、教育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傅軍認為,國家應強力推動貧困地區切實強化自身教育扶貧意識,并將其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遍及每一名教師,教好每一名學生,溫暖每一戶家庭。
處于教育資源劣勢洼地的貧困地區,更應在用人、勵人、留人的好政策上獲得傾斜,通過好政策鼓勵和吸引更多優秀師范生到貧困地區任教,不斷充實和優化教師隊伍,形成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
貧困家庭更需要“雪中送炭”。傅軍指出,貧困家庭只要有一個孩子考上大學,畢業后就可能帶動一個家庭脫貧。然而,如果沒有外部的幫助,他們即使考上大學也難以完成學業。在此情況下,除了社會力量的救助,國家也應有計劃地大力資助貧困大學生,更多、更便捷地為他們提供獎、貸、勤、補、減、免的資助,使其都能順利完成學業,進而用自己的雙手去根除貧困、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