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的企業必須有頂尖的人才,頂尖的人才才能成就頂尖的企業。作為一個白手起家的民營企業,新華聯集團歷經市場經濟的風風雨雨,在過關斬將的快速發展中深諳人才之于企業的重要性。16年來,公司始終以優秀人才為企業的第一資本,通過吸納和重用一大批頂尖的博士人才,由名不見經傳的單一貿易企業快速發展成為資產股份化、產業多元化、管理現代化、經營國際化的大型企業集團,成功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民營企業100強的行業,并打造了金六福酒、香格里拉·藏秘、通化葡萄酒、東岳制冷劑、華聯陶瓷、新華聯房產等一系列行業內知名品牌,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的佼佼者。
橫跨多個行業經營擴張,新華聯可謂做一個成功一個。他們的秘訣是什么?作為集團的掌門人,傅軍總裁坦承:關鍵在于用人!
讓博士挑大梁
傅軍常說,企業的“企”字,上面是一個“人”字,下面是一個“止”字。一個企業如果沒有一大批優秀人才,發展的腳步就會停止,甚至還有被市場淘汰出局的危險。在新華聯看來,在以知識和信息為特征的新經濟時代,資金實力的角逐已為智力比拼所替代,投資規模不再是一個企業得以興盛的決定因素,人力資本已比貨幣資本更重要。企業只要擁有優秀的人才,沒有錢可以賺到錢,沒有財富可以創造財富,沒有技術可以創新技術,沒有市場可以開拓市場。反之,錢再多也會為庸人所耗光,技術再領先也會為他人所趕超,規模再大也會因競爭而萎縮,即使名噪一時也有可能遭遇滅頂之災。
基于這樣的思考和認識,新華聯一向注重廣開渠道、吸納英才,特別是鐘情于優秀的博士人才。
吳濤是國防科技大學的博士,曾參與我國第一臺多CPU巨型機(銀河2)和軍隊系統第一臺微型機YHW-1的研制,并因突出的貢獻被破格聘任國防科大的教授。后來,吳濤還出任過多家著名企業的總裁。對于這樣一位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優秀人才,新華聯聞風而動,快速公關,終于花重金把他挖來,擔任集團的首席經濟師,讓他在企業的投資戰略等重要領域大展拳腳。
毛自力曾師從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之女——李林,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后,也是德國洪堡學者,有優秀的教學科研表現和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新華聯發現這個目標后,馬不停蹄地與之接洽。通過充分溝通,新華聯也成功地把他收編于麾下,負責企業投資工作。為了讓他充分施展抱負和才華,集團又快速組建了一個龐大的礦業公司,讓他帶領一個優秀團隊在全國各地開疆拓土、從容布局。
作為電子科技大學的博士,郭旭平也曾擔任過多個企業的高管人員。2006年7月,新華聯把他挖來,擔任戰略投資部副總監,為企業的戰略發展出謀劃策。還有畢業于南開大學的劉丁博士,有良好的專業背景和從業經驗。在新華聯的呼喚下,他也順利成為集團的一名新兵,在企業的一個重要板塊——城市燃氣總公司擔任董事長助理。
10余年來,新華聯先后引進了近30名博士人才。對此,傅軍由衷地說:“我們民營企業不惜重金引進高級人才,不是像有的企業往臉上貼金子、玩虛的,而是要搶占人才的制高點,真正發揮他們的優勢和作用,為企業構建更高的發展起點,尋求更大的跨越。”
重學歷更重業績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民營企業沒有過硬背景,缺乏資金支撐。他們惟有追求效率和效益,才能在不進則退的競爭洪流中立于不敗。飽經市場競爭的新華聯更是深諳企業績效導向之道。他們的用人理念是:重學歷但不惟學歷,重資歷但不惟資歷;他們的用人機制是:按本事定工資、按貢獻發獎金、按績效排位子。
畢業于清華大學的王鑫博士,師從于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世界著名制冷專家朱明善教授。在崇高事業的呼喚下,王鑫博士毅然放棄在北京大都市工作的機會,只身奔赴新華聯集團的控股企業、地處山東淄博市桓臺縣的東岳化工公司,承擔起綠色制冷劑的研究。在導師的悉心指導下,王鑫通過持之以恒的科技攻關,他所牽頭研究的新型綠色制冷劑填補了國家科技空白,獲得了國家科技發明獎。對于王鑫這樣的優秀人才,新華聯毫不含糊,不但予以重獎,還提供更好的科研和生活條件,讓他由衷地慨嘆:“東岳就是我的家!”
新華聯嚴格公正的績效考核,也讓個別徒有虛名的博士被淘汰。由于在企業找不準發展坐標,也沒能創造出色業績,曾有一位管理學博士被新華聯辭退。傅軍直言,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不是慈善機構,而是追求效益的經濟組織。企業沒有利潤,也就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土壤。對于那些缺乏良好職業素養也不能創造業績的人,不管學歷高低,也不論資歷深淺,我們只能選擇放棄。因為企業只能以數字和能力說話。否則,企業很快就會關門大吉。
公正嚴明的績效文化,使新華聯不但垂青博士人才,也關注其他的有業績、有貢獻的員工。1994年,新華聯控股收購華聯瓷業的時候,許君奇還只是一個初中都沒畢業的年輕人。由于他胸懷抱負,勤勉好學,有強烈的事業心,集團大膽起用他擔任總經理。許君奇不負眾望,很快讓脫胎于鄉鎮企業的華聯瓷業迅速與國際接軌,領軍中國日用陶瓷行業。他自己也因突出的管理才能和扎實的專業功底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傅軍說:“民營企業的優勢是什么?我看除了快速反應外,還有靈活的機制,能真正吸納人才、重用人才,讓他們能放開手腳大干事、干大事。”
打造人才的金環扣
“千金散盡還復來”,而人才一旦流失,則是“東流到海不復回”。16年來,新華聯總結出了一整套確保“招聘人才、提升人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良性循環措施。在他們看來,能否留得住人,甚至可以作為評判企業綜合實力、機制活力和發展前景的晴雨表來看。為了留住優秀人才,新華聯提出了“一流人才、一流報酬”的原則,創建了積分獎勵俱樂部、愛心基金,每年組織開展大規模的功勛之旅活動,并在長沙和北京兩地為核心員工建造了近300套大面積的精品住宅。傅軍還主動稀釋自己的股份,讓優秀員工擁有集團股份,使“耕者有其田,經營者有其股”,用事業、待遇、股權和文化打造人才的金環扣,使眾多博士人才扎根新華聯、獻身新華聯。
另一方面,新華聯極力突破那種與員工冷冰冰的雇傭契約關系,以尊重人格、維護自尊為前提,盡量營造一種“家”的氛圍,平等地予以感情溝通,忠誠地進行心靈對話,水到渠成地獲取優秀人才的信任和感恩,進而達到思想的共振、追求的相融,形成一種唇齒相依的“心理契約”,使新華聯不但成為員工創造財富、實現自我的理想平臺,還成為他們張揚個性、彰顯意志的精神家園。
黃金累千,不及一賢。傅軍認為,優秀人才特別是高學歷人才,是新華聯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他們是企業的創業之本、發展之源。